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十六季氏第十六 (第4/5页)
○注“沈荒yin渎” ○正义曰:云沉者,《书·微子》云“沉酗于酒”言人以酒乱,若沉没于⽔,故以耽酒为沉也。荒者,废也,谓有所好乐而废所掌之职事也。《书》云“酒荒于厥邑”“內作⾊荒,外作禽荒”皆是yin,训过也。言耽酒为过差也。渎者,嫉慢也。言无复礼节也。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孔曰:“愆,过也。”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郑曰:“躁,不安静。”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孔曰:“隐匿不尽情实。”未见颜⾊而言谓之瞽。”周曰:“未见君子颜⾊所趣向,而便逆先意语者,犹瞽也。” [疏]“孔子”至“之瞽” ○正义曰:此章戒卑侍于尊,审慎言语之法也。“侍于君子有三愆”者,愆,过也。言卑侍于尊,有三种过失之事。“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者,谓君子言事,未及于己而辄先言,是谓躁动不安静也。“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者,谓君子言论及己,己应言而不言,是谓隐匿不尽情实也。“未见颜⾊而言谓之瞽”者,瞽,谓无目之人也。言未见君子颜⾊所趣向,而便逆先意语者,犹若无目人也。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气未定,戒之在⾊。及其壮也,⾎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气既衰,戒之在得。”孔曰:“得,贪得。” [疏]“孔子”至“在得” ○正义曰:此章言君子之人,自少及老,有三种戒慎之事也。“少之时,⾎气未定,戒之在⾊”者,少,谓人年二十九以下,⾎气犹弱,筋骨未定,贪⾊则自损,故戒之。“及其壮也,⾎气方刚,戒之在斗”者,壮,谓气力方当刚強,喜于争斗,故戒之。“及其老也,⾎气既衰,戒之在得”者,老,谓五十以上。得,谓贪得。⾎气既衰,多好聚敛,故戒之。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顺吉逆凶,天之命也。畏大人,大人,即圣人,与天地合其德。畏圣人之言。深远不可易知测,圣人之言也。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恢疏,故不知畏。狎大人,直而不肆,故狎之。侮圣人之言。”不可小知,故侮之。 [疏]“孔子”至“之言” ○正义曰:此章言君子小人敬慢不同也。“君子有三畏”者,心服曰畏。言君子心所畏服,有三种之事也。“畏天命”者,谓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顺吉逆凶,天之命也,故君子畏之。“畏大人”者,大人即圣人也,与天地合其德,故君子畏之。“畏圣人之言”者,圣人之言,深远不可易知测,故君子畏之也。“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者,言小人与君子相反,天道恢疏,故小人不知畏也。“狎大人”者,狎,谓惯忽。圣人直而不肆,故小人忽之。“侮圣人之言”者,侮,谓轻慢。圣人之言,不可小知,故小人轻慢之而不行也。 ○注“顺吉逆凶,天之命也” ○正义曰:《虞书·大禹谟》云:“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孔安国云:“顺道吉,从逆凶,吉凶之报,若影之随形,响之应声,言不虚。”道即天命也,天命无不报,故可畏之。 ○注“大人即圣人,与天地合其德” ○正义曰:《易》云“利见大人”即圣人也。《乾卦·文言》云“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庄氏云:“谓覆载也。与⽇月合其明,谓照临也。与四时合其序,若赏以舂夏,刑以秋冬之类也。与鬼神合其吉凶,若福善祸yin也。”此独举天地合其德者,举一隅也。 ○注“恢疏,故不知畏” ○正义曰:案《老子·德经》云:“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言天之网罗,恢恢疏远,刑yin赏善,不失毫分也。 ○注“直而不肆,故狎之” ○正义曰:肆,谓放肆。言大人质直而不放肆,故小人轻狎之也。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孔曰:“困,谓有所不通。”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疏]“孔子”至“下矣” ○正义曰:此章劝人学也。“生而知之者,上也”者,谓圣人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者,言由学而道知,次于圣人,谓贤人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者,人本不好学,因其行事有所困,礼不通,发愤而学之者,复次于贤人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者,谓知困而不能学,此为下愚之民也。 ○注“孔曰:困,谓有所不通” ○正义曰:言为事不能通达者也。《左传》昭七年“公如楚。孟僖子为介,不能相仪。及楚,不能答郊劳。九月,公至自楚。孟僖子病不能相礼,乃讲学之”是其困而学之者也。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疏]“孔子”至“思义”正义曰:此章言君子有九种之事当用心思虑,使合礼义也。“视思明”者,目睹为视,见微为明,言君子睹视当思见微,若离娄也。“听思聪”者,耳闻为听,听远为聪,言君子耳听当思闻远,若师旷也。“⾊思温”者,言颜⾊不可严猛,当思温也。“貌思恭”者,体貌接物,不可骄亢,当思恭逊也。“言思忠”者,凡所言论,不可隐欺,当思尽其忠心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