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陈贞慧2 (第2/2页)
外⼊负之谓。“巡阅江防”向来是御史的差使,俗称“cao江御史”职权甚重。此时以防清兵南下,特用兵部侍郞兼领,表示重视江防。而实其为阮大铖复起,找一冠冕的理由。阮大铖接事后,在江边誓师,着素蟒,饰碧⽟,以明其为哀师。实其百官舆服中,并无所谓素蟒,因而被人议为“梨园妆束”《三国演义》:刘先主起兵为关云长报仇,陈兵江边,连营八百里,皆“⽩盔⽩甲⽩旗号”阮胡子素蟒的“灵感”或者出于此。素蟒亦可能出于家蓄戏班的⾐箱中。 记中所谓“鹿溪先生”即周镳。阮大铖为兴大狱,曾有一番布置,只看《弘光实录》,便可想见。八月初一,命锦⾐卫镇抚司冯可宗,遣役缉事。八月廿一,周镳即被捕;九月初九,阮大铖“见朝”越五⽇,陈贞慧亦被捕。 锦⾐卫得以“遣役缉事”乃不经由法院的司法程序,越过所谓“三法司”——刑部、都察院、大理寺而由皇帝直接下令锦⾐卫逮捕嫌犯。久而久之,事权下移,锦⾐卫的“档头”、“番子”即所谓“⽩靴校尉”者,狐假虎威,残民以逞,惨酷黑暗之状,不可胜数,《明史-刑法志》言之甚详,为明朝最大的弊政之一。崇祯十四年周延儒复起,实践对张溥的承诺,奏罢厂卫缉事,辇毂之下,欢声雷动。厂卫则以从此失去刮骨敲髓的凭借,恨周刺骨。锦⾐卫都指挥骆养性本周所保荐,亦竟与东厂太监勾结而反噬,刺探延儒阴事,悉以上闻,周延儒此因罢相殒⾝。至是,冯可宗复又受命“遣役缉事”即为对付东林、复社的先声。而以周镳的被捕,为锦⾐卫凶焰复炽的起始。 至于阮大铖九月初九“见朝”越五⽇而陈贞慧不免,乃为阮大铖兵权在握,始敢放手荼毒。其狱之解,据陈维崧记,得力于练国事、刘侨及王铎,而蒋永陵《陈迦陵外传》所记有所不同: 南渡时,定生罹党祸,朝宗捐数千金力为营脫。侯无德⾊,陈不屑顾谢,相与为古道交如此。 按:练国事与刘侨,不悉其与陈家有何深交,而肯为之如此出力。尤其是刘侨,从贼而又脫归,方当大办“顺案”时,自⾝难保,何以如此热心,半夜为之致书冯可宗,以永乐、天顺年间纪纲、门达的往事为戒。维崧所记,语焉不详而于情理不惬,则侯方域捐金营救之说,应该可信。贿练国事者,以其为马士英部将,贿刘侨者,以其曾为冯可宗长官,而此狱固非马士英、冯可宗不得解。至于王铎,其时位居次辅,如果与陈有旧而愿相救,大可代向马士英乞情,不必“致书镇抚”自落以私于公之嫌。南明覆没,王铎与钱牧斋领衔迎降!又《桃花扇》第二十五句“选优”记“薰风殿”楹联为王铎所书:“万事无如杯在手,百年几见月当头”庙堂之上,作此楹帖,福王与王铎君臣之人品可知!即令此为孔东塘的杜撰,意存讽刺,则何以不刺他人,独及于王?是则王铎的口碑,亦可想像而得。当时纳贿为之致书镇抚关说,自在情理之中。然而此亦非陈维崧有所讳,或者侯方域既无德⾊,陈贞慧不屑顾谢,自亦不言,维崧不及知而已。 陈贞慧之狱,结明朝阉党荼毒东林、复社之局。⼊清党争如故,又为另一重公案。平心而论,阉党固然卑鄙阴险,而东林、复社诸君子断断于门户之见,意气之争,亦未免过分。魏大的中长子,殉⽗的魏学伊,有一首《猛虎行》,别具见地,颇有意味: 北山有猛虎,不牝亦不牡,哀哀无辜人,呑噬十而九。猛虎且勿道,虱乃伏其尻,壮士困颠踬,虱喙纷相挠。为语行路人,且复忍此虱;扑虱误惊虎,灭影苦无术。虎头置短枕,虎⽪罩尘俟;猛虎有死⽇,虱乎何有哉? 不牝不牡,明指阉人。阉党则虎尻之虱,扑虱惊虎,自招其祸,如不待其自毙。是这魏学伊的看法,是明哲是还姑息,实在难说。 明祚既覆,忠臣义士的结局,不外三种:殉国、起义、归隐,而以归隐最多。隐于僧、隐于医、隐于市井、隐于深山,陈贞慧筑土室于宜兴城南三十里的罨画溪,⾜迹不履城市。吴梅村有《赠阳羡陈定生》一诗,以可想见其隐居的光景: 溪山罨画好归耕,樱笋琴书⾜性情。茶有一经真处士,橘无于绢旧清卿。知交东冶传钩党,弟子南⽪负盛名。却话宋中登望远,天涯风雨得侯生。 “宋中”典出杜诗,指河南商邱故宋国之地,借以指侯方域。“弟子盛名”更非虚语,陈贞慧的长子陈维崧,就是与朱竹齐名的陈其年,号迦陵。汪中教授著《清词金荃》,论其词学如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