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八章气剑middot;势  (第3/3页)
在一起,这法何能服众?这刑怎能服人?”    然后他洋洋得意,还边走边说:“事实摆在眼前,你们这些鼠辈休想推诿。”    这时,他已走到“天衣有缝”的身边,一边得意扬扬地问:“你说是不是?”    “天衣有缝”沉声低喝:“滚开!”    方恨少本想获得“天衣有缝”的声援,完全没料有到这一喝,他的面子可拉不下来。他跟“天衣有缝”为“六分半堂”狄飞惊所识重,在堂内备受厚待,不过两人均未正式为“六分半堂”效过大力,也未正式加入过“六分半堂”    主要是因为:“天衣有缝”是温晚的爱将,他此来京城是要把温柔请回洛阳,但温柔就是执意不肯,一定要留在京城“天衣有缝”也只好留了下来。    温晚跟当年“六分半堂”的总堂主雷损是故交,雷损命丧于“金风细雨楼”照道理“天衣有缝”亦应协助“六分半堂”对抗“金风细雨楼”    不过温柔却偏偏留在“金风细雨楼”“天衣有缝”对这位脾气骄蛮的大小姐早已暗生情愫,所以也不欲与“金风细雨楼”为敌,以免开罪温柔。    除了与“金风细雨楼”对敌的事之外“天衣有缝”倒乐于为“六分半堂”效命,亦遵从温晚之命,协助“六分半堂”期许“六分半堂”不因雷损命丧之后,便欲振乏力。    方恨少的情形也十分近似。    他来京城是为了与义兄唐宝牛会合。    唐宝牛跟温柔在一起,与王小石等相交甚笃,也成了“金风细雨楼”的人了,方恨少自不会跟“金风细雨楼”为难,而且,他跟“天衣有缝”一样,都很不愿意加入“六分半堂”做任何为非作歹的事。    可是狄飞惊待他们甚为优厚,亦从不勉强他们与“金风细雨楼”对敌,为了这点“天衣有缝”和方恨少对狄飞惊更感欠情。    江湖汉子视钱财为身外物,故此不怕欠债。    但最怕欠情。    情和义,都是欠不得的。    而且是“有欠必还”的。    所以,江湖上讲求“还恩报仇”、“快意恩仇”一旦“恩仇了了”或“恩断义绝”就可以无所顾碍、无所牵绊,为所欲为、为所必为了。    方恨少的武功性情与天衣有缝相去甚远,但两人却相交莫逆。方恨少喜附庸风雅,好掉书袋,天衣有缝则独爱缝衣。    由于两人坦诚相交,十分接近,方恨少得悉天衣有缝一直在缝绣,其实志不在“衣”而是在“武”    “天衣有缝”正在苦练“大折枝手”和“小挑花手”    这两门武功一旦练成,尤胜于“气剑”    这两门武艺原是温嵩阳练成“境剑”之前,名成于天下、名动于江湖、名震于武林、名扬于侠坛的绝技。    “天衣有缝”还秘密地修炼一种绝技。    他自己所创的绝技。    “天机一线牵”    方恨少也仅闻其名未见其实的绝技。    他只曾听闻过:当年“缠丝手”蔡玉丹也会这门绝技,但尚未练成,已惨死在他一直舍身相助的友人石幽明掌下。    任何事情,若要有所成,必得专心对待,全力以赴。    练武更须聚精会神,方能有成。    昔年方巨侠在每次的格斗与遇险里把武学修为逐步推进,大梦方觉晓更在梦中练成绝世之剑,如今王小石亦每天静观日出日落而练刀试剑,关七在痴中引发“破体无形剑气”沈虎禅于禅中悟道、禅里悟道,白愁飞以四季节气变化而练成“惊神指”莫不是把武功融入了生活之中,加以勤习,故始能有所创。    方恨少遇险的时候,心里也不十分害怕,主要是因为:    他还有两个救星。    一个是王小石。    一个是“天衣有缝”    王小石与他交往不深,但在愁石斋已试了一试,只要这颗小石头及时赶到,方恨少还不相信这干妖魔小丑能奈何得了他。    可是王小石却一去不回。    至少是未回。    至于“天衣有缝”──方恨少知道,无论温柔去到哪里“天衣有缝”必跟到哪里,故“有温柔的地方必有‘天衣有缝’”这句话一点儿也不错。    其实在雪桥上,方恨少一见飞针,便如是“天衣有缝”暗中相助。    不过,他跟“天衣有缝”交谊甚厚,温柔一直不许“天衣有缝”跟着她,方恨少也不好揭穿。    方恨少料定“天衣有缝”会在现场。    ──他若有难,温柔断断不会不出手相助的。    ──温柔若遇险“天衣有缝”决不会坐视不理的。    ──“天衣有缝”救了温柔,就不会不救他的。    所以他很定。    “天下第七”突然出现,与“天衣有缝”交拼了一招,方恨少虽未来得及看清楚,但仍然是很定。    他对“天衣有缝”有信心。    可惜世上事不是有信心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    “天衣有缝”这般一喝,方恨少也怒了,还加快了脚步。绕到“天衣有缝”身前,嘴里不甘雌伏地道:“你这算什么意思?找我发脾气?我…”    蓦地看见了“天衣有缝”的前胸。    怵目惊心。    一时间,他连半句话、一个字、一点声音,都发不出来了。    从方恨少这一刹那间的表情,谁都可以想像得到“天衣有缝”伤成怎么一个样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