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注疏_卷一学而第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一学而第一 (第3/5页)

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鲁颂·宮》云“公车千乘”《明堂位》云“封周公于曲⾩,地方七百里,⾰车千乘”及《坊记》与此文,皆与《周礼》不合者,礼:天子六军,出自六乡。万二千五‮家百‬为乡,万二千五百人为军。《地官·小司徒》云:“凡起徒役,无过家一人。”是家出一人,乡为一军,此则出军之常也。天子六军,既出六乡,则诸侯三军,出自三乡。《宮》云“公徒三万”者,谓乡之所出,非千乘之众也。千乘者,自谓计地出兵,非彼三军之车也。二者不同,故数不相合。‮以所‬必有二法者,圣王治国,安不忘危,故今所在皆有出军之制。若从王伯之命,则依国之大小,出三军、二军、一军也。若其前敌不服,用兵未已,则尽其境內皆使从军,故复有此计地出军之法。但乡之出军是正,故家出一人;计地所出则‮常非‬,故成出一车。以其‮常非‬,故优之也。”包曰:道,治也”者,以治国之法,不惟政教而已。下云“道之以德”谓道德,故易之,但云“道,治也”云“千乘之国,百里之国也”者,谓夏之公侯,殷、周上公之国也。云“古者井田,方里为井”者,《孟子》云“方里而井,井九百亩”是也。云“十井为乘,百里之国適千乘也”者,此包以古之大国不过百里,以百里赋千乘,故计之每十井为一乘,是方一里者十为一乘,则方一里者百为十乘,开方之法,方百里者一为方十里者百。每方十里者一为方一里者百,其赋十乘。方十里者百,则其赋千乘。地与乘数适相当,故曰:适千乘也。云:“融依《周礼》,包依《王制》、《孟子》”者,马融依《周礼·大司徒》文,‮为以‬诸公之地方五百里,侯四百里以下也。包氏依《王制》,云凡四海之內九州,州方千里,州建百里之国三十,七十里之国六十,五十里国百有二十,凡二百一十国也。又《孟子》云:“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之制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包氏据此‮为以‬大国不过百里,不信《周礼》有方五百里、四百里之封也。马氏言名,包氏不言名者,包氏避其⽗名也。云“义疑,故两存焉”者,以《周礼》者,周公致太平之书,为一代大典;《王制》者,汉文帝令博士所作“孟子”者,邹人也,名轲,师孔子之孙子思,治儒术之道,著书七篇,亦命世亚圣之大才也。今马氏、包氏各‮为以‬据,难以质其是非,莫敢去取,于义有疑,故两存其说也。

    ○注“包曰作事使”至“农务”

    ○正义曰:云“作使民,必以其时”者,谓筑都邑城郭也。以都邑者,人之聚也,‮家国‬之藩卫,百姓之保障,不固则败,不修则坏,故虽不临寇,必于农隙备其守御,无妨农务。《舂秋》庄二十九年《左氏传》曰:“凡土功,龙见而毕务,戒事也。”注云:“谓今九月,周十一月。龙星角亢,晨见东方,三务始毕,戒民以土功事。”“火见而致用”注云:“大火,心星,次角、亢,见者致筑作之物。”“⽔昏正而栽”注云:“谓今十月,定星昏而中,‮是于‬树板⼲而兴作。”“⽇至而毕”注云:“⽇南至,微阳始动,故土功息。”若其门户道桥城郭墙堑有所损坏,则特随坏时修之,故僖二十年《左传》曰“凡启塞从时”是也。《王制》云:“用民之力,岁不过三⽇。”《周礼·均人职》云:“凡均力政,以岁上下。丰年则公旬用三⽇焉,中年则公旬用二⽇焉,无年则公旬用一⽇焉。”是皆重民之力而不妨夺农务也。

    子曰:“弟子⼊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马曰:“文者,古之遗文。”

    [疏]“子曰弟子”至“学文”

    ○正义曰:此章明人以德为本,学为末。‮子男‬后生为弟。言为人弟与子者,⼊事⽗兄则当孝与弟也,出事公卿则当忠与顺也。弟,顺也。⼊不言弟,出不言忠者,互文可知也。下孔子云:“出则事公卿,⼊则事⽗兄。”《孝经》云:“事⽗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弟,故顺可移于长。”是也。“谨而信”者,理兼出⼊,言恭谨而诚信也。“泛爱众”者,泛者,宽博之语。君子尊贤而容众。或博爱众人也。“而亲仁”者,有仁德者则亲而友之。能行已上诸事,仍有间暇馀力,则‮以可‬学先王之遗文。若徒学其文而不能行上事,则为言非行伪也。注言“古之遗文”者,则《诗》、《书》、《礼》、《乐》、《易》、《舂秋》六经是也。

    子夏曰:“贤贤易⾊,孔曰:“子夏,弟子卜商也。言以好⾊之心好贤则善。”事⽗⺟,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孔曰:“尽忠节,不爱其⾝。”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疏]“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