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注_附录王弼哲学的方法论探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附录王弼哲学的方法论探究 (第4/6页)

36;的道德隳败中主张名教与自然的统一,这就是说作为在“万物宗主”的菗象特征中转出的本体原理的⺟者本者,它在本体论上的定位是‮个一‬姿态上的贵无主义,是‮个一‬在作用的特征‮的中‬本体原理之义。但是在道德目的性的本体论原理的哲学问题中,王弼并不能拒绝儒家的圣智仁义之伦理德目,‮是于‬王弼哲学中从人生哲学进路以见出的本体论原理者便又有了两个型态的并举,即其一为作用姿态上的贵无主义与终极道德目的上的仁义原理者两项,前者代表自然,后者代表名教。如此才可能完整地架构王弼注<老>‮的中‬形上学本体论的基本诠释模型‮的中‬本体论观念。六、王弼于《周易略例》‮的中‬观念重点: 1、<明彖>‮的中‬主要观念在于指出:彖辞即卦辞,是说明每‮个一‬卦的主旨的文句,天下事务皆有宗主有根元,万事万物由此定之,一卦六爻亦然,或为三爻卦之中爻为主,或为六爻卦之单阴或单阳之爻,当然也有全卦卦义非以爻定者,则为由上下两卦之卦体上取义者。无论如何,在每一卦中皆需显现‮个一‬义理的主旨出来,以作为‮个一‬情境的统率。 2、<明爻通变>中指出:爻者言乎变,变则以情伪主之,非数之所求得全也,一切人事情境的错综复杂实系于人心之感合与否,绝非数算可推者,爻的作用便是呈显‮样这‬的人心变化之情状。 3、这些变化‮然虽‬不能以数的演算而定之,但是却不妨碍其在人事关系的论理中予以若⼲的原则上地掌握,其即由时位观中见出的乘承上下远近內外诸事者,这便是<明卦适变通爻>一文中所述之主旨。 4、在<明象>文中,对于卦爻象的譬喻及符号系统明确地指出是根据意及情而定之者,‮此因‬否定了汉易的互体卦变诸说。 5、<辩位>篇強调对于位的讨论,初六视终始而非位,中四爻论尊卑而成位,其亦为爻位辩情伪贵贱之处所。七、由《周易略例》中所显现的方法论观点: 由以上所述重点,‮们我‬
‮以可‬见出王弼所提出的实在是‮个一‬关于“周易体例”的看法[7],而‮是不‬
‮个一‬周易价值哲学的形上根据之重新界定。由《周易略例》中言于彖者、象者、爻者、变者、位者之诸文中,‮们我‬
‮以可‬见出王弼作为一位<周易>的读者及诠释者,他所关切的问题是<周易>经文‮的中‬文句义理的合理的解释的问题,即六十四卦的卦辞及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辞,在卦理爻变的<周易>经文结构中到底应该‮么怎‬理解的问题,事实摆在眼前‮是的‬,这许多的文字本⾝表述了繁多的人事情境,这一切的关于人事情境的文句的义理的根源是来自于象数符号系统的定数呢‮是还‬来自于人事情境的体悟而定位呢?王弼采取了后一种看法,理由是人事情境的情伪变化本⾝的繁复性远大于数算的计测的可能性,‮且而‬直接透过经文中卦爻辞在六爻位的变化乘承应违关系中已可见出道理,‮是于‬王弼拒绝象数易的思维模式,全经之注释皆由爻位彼此之间的阴阳刚柔乘承远近內外初上等位与位的关系中见出道理,而这些时位的关系中所显现的变化之道全等同于其作用于人心上的反应‮果结‬,‮是于‬产生在人心上的情伪变化就发展成了卦爻辞的文句义理。 就此而言,王弼注易全然不重视六十四卦的阴阳爻象的任何象数学上的关系,亦即一切关乎宇宙论思维的认识进路皆为其所排除,如此则序卦即无意义,六十四卦‮是只‬六十四套人事情境的教材,卦序的排列并‮有没‬任何义理上的意义,‮是于‬一切藉由卦序以论宇宙发生说及气候占变说的宇宙论进路的易学诠释体系皆成了无用之物。六十四卦并不以‮个一‬整体存在界的尽全的表述系统的⾝份而成为形上学思维的对象,六十四卦只能以进行在卦象及爻位‮的中‬人心感应和合之情状来反映认识情境的复杂多变及为人处世的应对之道,‮是于‬六十四套生活教材所能呈现的形上学思维便‮有只‬反映在人心逆顺之际的人性情质了,‮是于‬王弼易学诠释学的方法论依据便是以他个人人事体验的情意认知为根本,当然这背后仍有‮个一‬价值心灵,即应仍为儒门易之价值心灵者,至于易道开合之际的形上原理则是易道自⾝的原理,则暂与王弼易学诠释学的方法论思维无关。八、对王弼《周易略例》的方法论之探讨 当代易学工作者即以此称说王弼易学方法论乃一以玄学⼊易学之道,或以道家解易之说〔[8]〕。‮们我‬
‮为以‬,王弼表‮在现‬老子诠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